钢琴入门常识优选篇
钢琴入门常识优选篇音阶(Scale)指调式中的各音,从以某个音高为起点即从主音开始,按照音高次序将音符由低至高来排列,这样的音列称为音阶,世界各地有许多不同的音阶,随着音乐水平的进步,音乐非常完整的理论与系统,目前世界上几乎都是用西洋的十二平均律来作为学习音乐的基础,因此我们今天所说的音阶,就是以最普遍的大音阶(大调)与小音阶(小调)为主。
根据调式所包含的音的数量可分为:“五声音阶半岛体育官网、七声音阶等。音阶由低到高叫做上行,由高到低叫做下行。五声音阶(Pentatonicscale)由五个音构成的音阶,多用于民族音乐的调式如:do、re、mi、sol、la、(do)。
调号keysignature五线谱上写在每行左端用以表示乐曲所用调域的升降记号。在近现代欧洲乐理中,调域之所以通过调号来表示,是由于欧洲的调域概念常常通过它在键盘、五线谱上的表现形式来把握的缘故。同样一个自然七声音阶,当演奏者从十二律中选用不同的律来构成而形成不同的调域时,在键盘上表现为不同的选键方式。由于黑键在五线谱上的记法是通过在白键音位的音符前面添写#或b号来表示的,所以凡调域中所包括的若干黑键,在五线谱上也用若干#或b号来表示,这些升降记号写在五线谱上每行谱表左端,谱号的右侧,成为乐曲所用调域的标志,被称为调号。应当补充说明的是,第6、7个#或b号所表示的并非黑键,而是白键。但此时这白键已不从它自己本位的意义上来看,而是理解为另一白键音位的升降变化。例如,第6个#号所表示的□已不看作F,而理解为E的升半音变化。调号写法见下例:调号与调域的对应关系见表1。
调号与调域及其名称对照表调号总是用同种记号构成,或全用#号、或全用□号。调号的写法,无论升种还是降种,都有一定顺序,但这顺序既非从低到高,亦非从高到低,而是按“五度链”即表1横行各音的顺序。由#号构成的调号,按上五下四即表1内从左到右的顺序:#F、#C、#G、#D、#A、#E、#B;由ь号构成的调号反之,按上四下五即表1内从右到左的顺序:ьB、ьE、ьA、ьD、ьG、ьC、ьF。构成调号的升降号数目最多到7为止。由于使用平均律,五度链有循环性,可以周而复始,6个#号与6个ь号调域完全相同。音阶各音都是同音而异名的(在键盘上相等而在五线谱上记的位置不同),这种关系称为等音关系,这两个调互为等音调。这一调域犹如五度链合拢为圆环时的交接地段,越过此域,升号增多可代之以降号减少,例如,7个#号与5个ь号互为等音调;反之,降号增多可代之以升号减少,例如7个ь号与5个#号互为等音调。
关于调号所表示的调域的名称,因其常与兼指调性调式的调名相混而多有误解。例如“A调”一词,可有两种含义:作为调域名称指的是,当按照可动唱名法把A唱do时,所有7个自然(本位)唱名所在的那些音位集合成的总体(见表1倒数第7行),此时主音尚属未定,在称呼乐器的调时,A调一词的含义就是如此;作为兼指调性调式的调名时,它是A大调的简称,A指主音所在,大调指所构成的调式。同一调名的两种含义在欧洲乐理中严重混淆的情况,恰如__古代乐律学中“某某宫”一词既可指调域又可指特定主音上建立的调式所引起的混淆一样。表1左边竖列所写调名,是作为调域名称的调名。
五声音阶调域与五线谱调号之间的对应关系,在近现代__民间音乐用五线谱记谱过程中已形成一定的规格。五声宫系一个调域只有5个音位,而调号所表示的七声调域有7个音位,两者必定不能吻合。借用七声调域的谱式来记写五声调域的曲调时所遵守的规格是:让可动唱名法唱作fa、si的那两个音位留空不占,把宫音记在do的音位上。在看表1时只消把每行调域两端的fa、si两格盖住不看,中间五个音位组成的调域同左端所写的几个升降号之间的对应关系,就可以表明每个五声宫调系统与所用调号的对应关系。这一规格就决定了同一调号可以用来记写哪些不同五声调式曲调,加上欧zhou大小调对调号用法的惯例,形成“一种调域调号与七种调性调式相对应”的如下规范。举3个#号的调域(A调)
为例(见表2):用到其余调域调号时,下面5行的相对关系保持不变,只将第1行的音名予以移动更换,第3、6行内的音名亦相应更换。
欧洲音乐里的,三个音的称三度,四个音的称七(最低最高相距七度),五个音的称九(最低最高音相距九度),以次类推。初学钢琴时经常遇到的,按名称分类有:
大三。结构是根音(即原位最低音)与中间音为大三度,中间音与最高音为小三度,自下而上是大三度+小三度。如do、mi、sol。
小三。根音与中间音是小三度,中间与最高音为大三度。自下而上为小三度+大三度。如la、do、mi。
减三,根音到中间音,中间音到最高音都是小三度,自下而上为小三度+小三度。如si、re、fa。
属七。在大三上方加一个小三度音,根音与最高音构成小七度音程的,就是属七。如sol、si、re、fa。
上面是按名称的分类。如按弹奏技术的分类则有:时值较长的、连奏的、非连奏的、跳音、爆发力、持续重复的同一等。
动作以手指韧带的拉伸为主,不要太用力。目的类似于跑步、游泳前的准备运动,能使你更快地进入弹琴状态。冬天的话可以先抱会儿热水袋暖暖手。
只要你开始弹哈农了,就坚持每天弹一段。这样,即使每天没太多时间碰琴,也能使你的水平不至于退得太厉害。对初学者来说,每天弹哈农更能保持稳定的进步。
第一遍弹就重视谱子上的每一个符号。许多人第一遍弹都会忽略谱上的表情记号,然后在弹熟后改,其实在第一遍弹时就注意表情符号更能加深对曲子的理解。
很多时候谱子上并没有详细的指法、强弱指示,这时候,就需要用笔来把我们自己认为合适的指法、强弱等记号标上去。记住要用铅笔,不然写错很难改哦!
录音只不过是一个参考,没弹熟就听录音往往会导致我们去模仿录音,从而盲目追求速度,并失去自己对曲子的理解。
不要每次都从头弹到底,第一遍弹一首曲子是先把它分段,熟悉一段以后再练下一段。一旦发现哪里有错误,要单独把错误的地方挑出来改正。分段练习也更有利于曲子的整体把握。
不论弹什么曲子,不论用什么速度弹,尽量保持良好的手型。也许有人会说:速度上去了,手型就没法保证了。其实不然,能在高速弹奏中保持良好的手型也是检验基本功是否扎实的标准之一。
很多人喜欢弹超出自己水平很多的曲子,这样做其实是有害而无益的。曲子超出自己水平很多,你就很难保证自己技术处理上的准确*,甚至会有大量的错音。而且以后即使有水平弹奏这曲子了,也很难改回来。(这是我血的教训)
很多好老师都会要求学生有目的的背谱。这并不仅仅是在锻炼你背谱的能力,而是要你有更多的保留曲目。这样既能提升对曲子的理解,也可以偶尔在人前“秀”一下。
和学习工作一样,练琴也需要有目标。比如确定今天要练熟曲子的某一段,或者要把某首曲子背出来等等。不要盲目地同时练很多曲子,囫囵吞枣式的练习会使你感到进展缓慢。相比之下集中突击一到两首曲子效果会好很多。
弹琴不严谨可以说是业余弹琴者的通病。弹琴过程中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难点,这时千万不能有得过且过的心理,每啃下来一个难点,水平就上个台阶。
虽然曲子的节奏是活的,但在曲子的框架没成型之前,多用节拍器。节拍器__节奏只是它最基本的功能。在弹奏练习曲时,可以靠节拍器实现逐渐提速。
所谓“温顾而知新”,我已经弹过的曲子并不__我已经真正掌握它。许多乐曲理解、技术处理上的要点第一次弹完曲子时并不一定会理解,都需要在水平更进一步后,靠返工来巩固、认识。
练习准确地弹奏,是应用冲击的第一步。让我们练__述的 CEG 。利用手臂的重量,是达到准确弹奏与放松的最好方法。这个方法在参考书目中(Fink, Sandor)有很详尽的解说,所以在这里只作简短的讨论。
把手指正确地放置在琴键上。手臂放松(事实上是整个身体都要放松),保持手腕柔软,然后将手抬高离开键盘5至20公分(开始时用较短的距离),让手自然放下。手与手指应同时落下,手指不要移动。
整个手在落下的过程中要完全放松,在手指触键的瞬间,把手指与手腕置于弹奏姿势,让手腕稍微弯曲,接受落下的冲击力道,并将琴键按下。让手自然放下,就是把你的力气或灵敏度交给永恒不变的地心引力。
一个体重不足的6岁儿童与巨大的相扑选手,从相同的距离让手自然放下,所产生的音量是一样的。乍听之下,这实在是难以置信的。原因是,自然落下的速度跟质量是无关的,当弦槌下的滚轴离开顶槌器时,在击弦前最后的几个厘米,弦槌是呈__飞行状态的。物理系的学生应该知道弹性碰撞(如撞球的碰撞),动能是被保存下来,因此上述说法并不成立。在这种弹性碰撞的情形下,琴键应该以高速飞离指尖,有点像弹奏跳音一样。
但这里的情况是,因为手指是放松的,指尖是柔软的(非弹性碰撞),动能没有被保存下来。此时,小质量的部分(琴键)与大质量的部分(手指-手-手臂)并驾齐驱,导致一种受约束的下键。因此,如果钢琴本身是有正常的调校,而下键的有效质量远小于6岁小孩的手指-手-手臂的质量,那么上述说法是成立的了。在触键时,手要撑紧,以确保整个手的重量都传递到琴键上。
否则,就当然不可能产生自然放下应有的音量。要注意的是,在手撑紧时,不要多加施力。因此要产生纯粹的自然放下是需要练习的,而且当手抬得越高时,这会变得越困难。对于相扑选手来说,不再施力特别困难,因为他需要更多的力气来停止手臂的动力。适当的撑紧力度,最好是从音量与音质来判断。
要想写好字,必须懂得下笔的顺序。钢琴的指法的意义还要重于笔顺。因为就算不用正常的笔顺,也可以写出能认的字来;但是,不用正确的指法,常常没法顺利弹出乐曲的音符和句子来。
正确的指法,也就是合理的指法。合理,就是合乎手指与键盘关系之理,合乎手指与音符关系之理,合乎各人手指之间的关系之理。合理,才能有逻辑、有规律、有条不紊、不忙乱地弹奏。
4、正确的指法,还能帮助背谱。有时,记住一个关键的指法,后面的音就顺手而出了。对乐曲的记忆,与对指法的记忆往往是连在一起的。
同时,指法还关系着音乐风格。例如,肖邦的某些指法,好象是他的“专利”一样,只有他才有,只能用他的指法才能弹好他的曲子。总之,不懂得正确指法的基本原则、方法,就不能顺利地掌握钢琴技术。
1、尽量减少手部的移位。五个手指对准五个音,是手的原位。假如一个曲调只有五度内的五个音,原则上就不要移位,只用原位指法。当旋律音超出五度范围时, 就要移位。移位的原则是移动一次后能在新的位置(新的原位)上稳定一段时间,或者说移动一次能“多管用些”,避免不断地移位。这就要瞻前顾后,自己计算, 究竟从哪个音开始转移、转移多远最为有利。
2、移位有两种。一种是手指伸张开(首先是大指与其他指间的伸张)完成的移位。另一种是大指从其他指的下面或其他指从大指上面的越过完成的移位。这两种移位,原则上能用“伸张”方式的,就不用“越过”方式。
4、两个超出八度以外的远距离音的连续,原则上(而非任何情况下)都要用1、5指。这是遵循“缩短路程、节约时间”的原则。试验一下就会发现,任何两个相距两个八度的音,用张开手的1、5指去弹和都用3指弹相比,前者手的移动距离明显小于后者。